貝克漢姆的內衣系列按他的身材量身打造,走偶像派路線,而他的妻子維多利亞的服裝系列則淡化名人效應,走實力派路線。
貝克漢姆
各行各業(yè)的人都一窩蜂地涌向時裝業(yè),理由歸根到底很簡單:瞧我,怎么穿衣服!自己可是年年榮登穿著最潮者名錄!本人慧眼識貨,所以嘛,也能做出上檔次的服裝。博物館里展出時裝,往往能比康定斯基表現派作品這樣的展覽更叫座,源于同樣的道理:人人都覺得自己懂行,于是乎都能對此評頭論足上幾句。因此,覺得自己就能設計服裝就再自然不過了。
深層的原因——我們開誠布公地說吧——不是真的涉及如何制作服裝,而是牽扯到如何打造品牌。所以了解貝克漢姆新動向以及維多利亞的服飾不斷“推陳出新”背后的關鍵推手是西蒙·富勒,也就不足為奇了,富勒是超級品牌策劃者,就是他組建包裝了辣妹合唱團與《流行偶像》,他與其他人一樣,深知消費者惟形象是從,他明白如何一點點地挖掘出賣點。大衛(wèi)·貝克漢姆代言阿瑪尼內衣后,公司告訴他銷售量出現了翻倍,他就曾暗示過自己曾意識到有當內衣界大腕的潛質,既然如此,為啥不自立山頭掙這錢呢?
隨著名人越來越不自覺地把自己看作是品牌產品,就很自然地會想到產品本身的拓展。服裝就最為明顯,主要原因是創(chuàng)品牌名人的增多與創(chuàng)意總監(jiān)的崛起相吻合:如今的設計師不再是事必躬親者,而是形象大師。這兩者走得越來越近,而不僅僅在小報紙上狗仔隊寫的報道中,這些小報對待時裝秀就像是鋪著紅地毯的頒獎晚會,反之亦然。從湯姆·福特到湯姆·漢克斯——哎,兩者之間
AFIA模特認證體系是針對亞洲模特的骨骼條件,結合國際時尚領域職業(yè)模特的規(guī)范和慣例,在亞洲地區(qū)執(zhí)行的職業(yè)模特資質分級檢定...... 詳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