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收藏界香爐是一個常見的種類。但是出自宮廷的香爐卻并不常見,它象征著宮廷的尊貴與莊嚴。它身上的華麗紋飾,也見證著宮廷生活的秘密與愿望。
在收藏界香爐是一個常見的種類。但是出自宮廷的香爐卻并不常見,它象征著宮廷的尊貴與莊嚴。它身上的華麗紋飾,也見證著宮廷生活的秘密與愿望。
出自清宮身世顯赫
老玩家們都明白,在古董收藏界,凡是有宮廷背景的器物,大都有著不俗的身價。最近幾年來,在拍賣市場中創(chuàng)下天價紀錄的拍品,幾乎都有著確鑿的宮廷背景。因為當年的宮廷器物在制作上,都凝結(jié)著那個時代的最高水準。現(xiàn)在,在民間收藏中,真正的宮廷器物難得一見。
日前,收藏家李先生為記者展示了一件鎏金掐絲琺瑯香爐,此件香爐底款為“大清乾隆年制”,經(jīng)專家鑒定,當為清宮遺物,也是乾隆年間宮廷香爐的存世精品。此件香爐高19.8厘米,爐口直徑為13.5厘米,銅胎鎏金清晰可見,器身的掐絲琺瑯部分尤為精彩,精細中透著雅致,可見當時的工藝水準與工藝設(shè)計能力之高,也可看出當年宮廷生活的奢華。此香爐有明顯的使用過的痕跡,由此可以推測它當年確實在清宮中被用為拜神祭祖,也曾經(jīng)香火不斷,承受著宮廷顯貴們的跪拜。此件乾隆鎏金掐絲琺瑯香爐在津門現(xiàn)身,也證明了津門藏家的水準與實力。
香爐的歷史很長
現(xiàn)在,收藏市場中的香爐分為兩種,一是香熏爐。古人習(xí)慣于將衣服熏得香氣宜人,或者文人在夜讀時點上香用來提神,用的都是這種香熏爐。香一點上,香氣便從孔中溢出,既美觀又實用。二是古人在殿堂里拜神祭祖時用的香爐。這種香爐就是大家常說的香爐。
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墓中出土的錯金博山爐,無論是造型還是工藝都已達到極為精美的程度,此后博山爐一直沿用至隋代和唐初。所謂“博山”,并非是指此爐出于博山,而是指器物表面雕刻成重疊山形的裝飾。
除了博山式香爐之外,魏晉南北朝時期還出現(xiàn)了青瓷或白瓷的敞口三足和五足爐,民間所用的帶耳式瓷制香薰也常見于出土文物之中。爐耳頗具實用性,為的是便于提攜挪動,其裝飾作用與實用效果達到了完美的結(jié)合。此外,附屬于香爐的器物尚有香鏟、香撥、香箸、香匣種種,都是添香和燃香時的用具。
精湛工藝決定非凡價值
唐代法門寺出土的銀器中,也不乏香爐和香盒,工藝之精美,可謂登峰造極。無論爐身或爐蓋都是鏨刻、雕飾或鑲嵌而成,至于造型之變幻,更有銀鎏金爐盤承托的兩層式香爐,或爐身附帶寶子的香爐,因與禮佛有關(guān),多采用蓮花瓣樣式,爐蓋的頂部周圍還飾有待放的蓮蕾。
香獸,顧名思義是動物造型的各式香爐。燃香取味,是薰香的本意,但古人重觀賞,所以香爐可以用金屬或陶瓷等做成各種動物造型,使香燃于鳥獸腹內(nèi),香煙從鳥獸口中縷縷而出,情趣盎然。鳥獸造型多為麒麟、狻猊、獅子、鳧鴨、仙鶴等,但燃烤香料的原理都是一樣的。
直至兩宋時期,除博山式香爐和各種香獸仍在使用外,瓷質(zhì)的各種香爐在生活中的應(yīng)用更為廣泛,它們的器形相對較小,便于室內(nèi)安放,更為士人青睞。由于兩宋制瓷工藝的空前繁榮,香爐的燒制更有了極大的發(fā)展。
明代宣德年間,以黃銅合金仿制宋代器形的香爐,謂之宣德爐,實際是以宋仿三代的彝、鬲、缽、盂造型鑄出線條簡潔而流暢的銅爐,成一時之風(fēng)氣。自明代宣德年間直至民國時期,仿造的宣德爐無計其數(shù)。
清代的香爐品類繁多,除器形仿古之外,在材質(zhì)上更是門類眾多,瓷質(zhì)、銅質(zhì)、玉質(zhì)、法華彩、景泰藍或掐絲琺瑯等工藝的綜合使用,使得香爐的制造又達到了一個歷史高峰。
相關(guān)鏈接
在嘉德2007春季拍賣會上,一件清代雍正年間的“綠地粉彩描金鏤空花卉紋香爐”以2364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成交。
在2005年10月香港蘇富比拍賣中,一件清乾隆御制鎏金銅嵌寶石香爐以463萬元成交。
AFIA模特認證體系是針對亞洲模特的骨骼條件,結(jié)合國際時尚領(lǐng)域職業(yè)模特的規(guī)范和慣例,在亞洲地區(qū)執(zhí)行的職業(yè)模特資質(zhì)分級檢定...... 詳情